来自:中国糖尿病资讯网 编辑:zhaochun|点击数:|2010-12-2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钱荣立
今年11月14日是第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意即启动了对全球糖尿病防控进行动员的新阶段。糖尿病的患病率近年来迅速上升,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估计,全球糖尿病人已超过3亿,不仅在发达国家,在中国、印度等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也在急剧增加。我国近期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表明,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远高于全球平均患病率6.4%,甚至超过了美国的8%。按此患病率估算,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9000万,即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占全球糖尿病人数的1/3,更不用说还有约1.5亿的糖尿病危险人群,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正如一名北京大学公卫专家所言:“如果不评价调查数据的科学性,仅就数据本身来看,这一调查结果相当令人震撼”。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快速上升的现实的确令人堪忧。
糖尿病是WHO确定的4大主要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全球每8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每年死于糖尿病者约400万人。同时糖尿病也是全球10大致残疾病之一,据WHO估计约1500万人因糖尿病致失明。仅2010年全球用于糖尿病的医疗开支将达3780亿美元,占全球卫生支出的12%。我国2010年卫生经济学调查分析报告,每年糖尿病医疗费1734亿人民币,是非糖尿病人的3~4倍,约占家庭收入的22%。正如联合国关于“世界糖尿病日”决议所指出:“糖尿病是一种令人身体衰弱,医疗费用高昂,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慢性病,可能对家庭、会员国和全世界造成严重危害” 。再不加以控制,势必影响全球的世纪发展目标。为此IDF发出呼吁,需要立即采取行动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控制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上升是当务之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是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的基本原因。据2002年国民营养调查,在饮食结构上和1992年相比,粮食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城市和农村分别下降了20%和22%,但同期肉类、蛋、水产品等增加了1倍以上。机动车数量的猛增使得人们的体力活动逐渐减少。以北京市为例,上世纪90年代只有40万辆机动车,截至2010年9月,机动车已达460万辆,是上世纪80年代的46倍。高热量的饮食摄入和体力活动减少,热量失衡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增加。2002年的调查和1992年比,城市的超重和肥胖者(BMI≥25 kg/m2)的比例由9.7%升至27.5%,农村由6.1%升至19.7%。BMI>25 kg/m2的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5%,明显高于BMI<25 kg/m2的人群(18%)。中国的大庆糖尿病预防试验、美国的糖尿病预防项目等均已证明,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纠正不合理的饮食,平均每日减少热量400~500卡,每天中等运动30 min,达到减重5%~7%,就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风险达50%以上。生活方式干预既经济又安全易行。但造成这种不良生活方式的社会环境并非完全系个人选择。如果说20年前糖尿病还只被认为是健康问题,仅从卫生系统就可以寻找解决办法,但现在糖尿病已成为社会问题,糖尿病的防治不能局限于卫生系统,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一起努力。
正如IDF呼吁中所建议:“所有政府部门的政策出台都应考虑健康因素”。国家糖尿病防治计划应由政府主导,并得到公共和私立机构与社会团体的支持。我国继1995年卫生部制订《“九五”国家糖尿病防治纲要》之后,于2004年由卫生部疾控局主持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等,说明我国政府对糖尿病防治的高度重视。但重视必须落实在行动上。正如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口号: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以此为契机,由国家卫生部疾控局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等共同主办,并得到IDF支持的“2010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中国蓝光行动”,具体目标是于年内在全国对亿万群众进行糖尿病预防教育,对万名危险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以及加强糖尿病的社区管理等。全社会、全方位的防控活动标志着我国糖尿病防治进入了全社会行动的新阶段。我们期待蓝光行动的实施能尽快控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快速上升的趋势。蓝光行动也同时为全国糖尿病界同道提供发挥专业技能和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开展临床研究的舞台。《中国糖尿病杂志》将为蓝光行动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经验总结的交流提供平台。我们期待蓝光行动将为促进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做出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糖尿病杂志》社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邮编:100034 电话(传真):010-88505683
中国糖尿病杂志社版权所 京ICP备11029051号-1 Powered by JiuduCMS 技术支持:九度创想